查看原文
其他

“长征”这个伟大的词语在这里诞生了!| 广师大“长征路上话初心”⑭

实践小分队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21



这里是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官方微信 -


今天是8月3日,是再走长征路的第十四天。实践小分队来到了彝海结盟纪念馆、安顺场渡口和磨西会议旧址。“彝海结盟”是红军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光辉典范,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它给奇迹般的长征增添了光辉的一笔,成为红军长征途中的十件大事之一;“磨西会议”,商议部署红军长征行动安排,特别是决定抢夺泸定桥改变红军行进路线成为长征重要胜利成果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


“长征路上话初心”第十四天精彩荟萃



★ 小分队迎来特别的嘉宾 


今天实践小分队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嘉宾——学校党委凌靖波书记。他在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同志的陪同下于今天凌晨两点抵达冕宁,为全体队员加油打气。早上七时许,他顾不上连夜的舟车劳顿,又马不停蹄随队参加了今天的行程。



在行车过程中,凌靖波书记询问了大家“再走长征路”行至半程的学习体会和成长收获,他指出,本次活动开始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主题好,能够结合“不忘初心”的时代主题,让队员们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寻找初心,;二是形式好,活动不仅仅是行走长征路线,还采用了现场思政课、车厢党课、红歌快闪等形式,每天都能够在第一时间保质保量地提供推文,形式丰富;三是内容好,他特别提到了现场思政课,选择的讲解地和知识点都很有代表性,课程内容深入浅出,很有特色。


凌靖波对队员们提了两点要求:第一,要边走边想,在走长征路的过程中寻找初心,在行走与思考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第二,要思考如何将本次实践活动转化为成果,将其化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动力。最后,他叮嘱大家保重身体、继续加油,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 初识冕宁 ★


冕宁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有汉、彝、藏、回等4个世居民族。


你知道吗,冕宁县在红军长征历史上的“六个第一”

红军入川后建立的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

◈ 红军入川后建立的第一个县级党组织。

 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建立了入川后的第一支地方武装——冕宁县抗捐军。

 授予少数民族武装第一面旗帜——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

 冕宁是中央红军入川后占领的第一座县城。

◈ 朱德总司令在冕宁县城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出现“长征”一词。


★ 初识安顺场渡口 ★


安顺场,原名紫打地,位于大渡河南岸,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河流湍急,水势汹涌,险滩密布,素称天险。红军渡此河,必须依靠熟悉水性的船工摆渡。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在这里北渡未成,全军覆没。


1935年5月初,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进入四川,经过梁山冕宁彝区后,向大渡河挺进。5月24日晚,刘伯承、聂荣臻带领红军先遣队抢占安顺场渡口,夺得翘首木船一只。5月25日清晨,红军成功强渡大渡河,在蒋介石精心布置的大渡河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打破了蒋为中央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迈出了生死攸关的一步。


★ 现场研学 ★


01

以水代酒,歃血为盟——彝海结盟




上午,在凌靖波书记的带领下,小分队一行来到彝海结盟会址。彝海的水,平静清澈,湖面的风,带着舒缓的节奏感迎面吹拂,似乎在和大家娓娓道来那段“彝海结盟”的革命佳话。


在这里,刘伯承司令按照彝族习惯,同沽基族首领小叶丹在彝海边一人端起一碗鸡血,一饮而尽,完成了仪式,结拜为兄弟,红军还赠送沽基族武器弹药等,帮助他们建立了第一支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基)支队,传递给他们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此后沽基族一直坚持斗争,从未退缩。彝海结盟,保证了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有力地保存了实力。



你知道吗?


彝海结盟时,因为没有酒,刘(伯承)司令员说:“只要心诚,水也可以当酒。”于是,便派人去彝海舀了两瓷盅水,滴鸡血于其中,两人一饮而尽,以水代酒,歃血为盟。


02

“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

——安顺场渡口和红军强渡大渡河




下午,小分队参观了安顺场红渡园、纪念馆。渡口碑石旁边,就是大渡河,湍急的水流,让队员们顿时形成画面感,深切感受当年红军渡河的艰辛,只有身临其境,方知红军伟大!伟大不仅因为最终的顺利渡河,更因期间所投射出的红军克难之精神、信仰之力量!


让我们简单了解“强渡大渡河”的过程:


疾进安顺场



中央红军绕过西昌到达冕宁泸沽后,军情紧急,为尽快抢占安顺场渡口,决定兵分两路。刘伯承、聂荣臻率领先造队,迅速通过彝区,执行抢占安顺场渡口的任务。在进军途中,红军带领群众打土豪、释放人质、开仓济粮、抚慰百姓,对沿途群众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


佯攻大树堡



中央红军先遣队向安顺场进发的同时,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二师政委刘亚楼率领佯攻部队从冕宁泸沽出发,翻越小相岭,过越西,攻占了安顺场下游的大树堡渡口,牵制汉源县方向敌军主力,掩护中央红军先遣队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5日清晨,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红一团营营长孙继先率领十七勇士分两批乘一条小船,冒着枪林弹雨,成功强渡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将中央红军聚歼于大渡河南岸的阴谋。


后续


由于船只少,中央红军不能在敌人追兵到达前全部渡河,1935年5月26日,中央军委决定从安顺场兵分两路,一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师和干部团为右纵队,沿河左岸北进;另一路由林彪率领红二师为左纵队,沿河右岸北进,形成夹河而上夺取泸定桥的态势。


03

磨西会议



傍晚时分,小分队来到磨西会议旧址。1935年5月29日晚10时许,连续行军三天的毛泽东同志宿营磨西天主教堂神甫房。当夜召集同天到达磨西的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秦邦宪、陈云、邓小平同志开会,长征史上称“磨西会议”。磨西会议为5月30日的泸定桥会议奠定了基础,起到了预备会议的作用。


★ 特色活动 ★


01

现场“思政课”



今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窦畅宇老师开讲“长征路上红军与少数民族同胞鱼水情系列微党课”的第二讲《彝海结盟与民族政策的成功》,她指出“彝海结盟”是红军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典范,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为长征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02

车厢党课



今天的车厢党课,形式新颖,王靖茗老师通过1935年10月创作的第一首反映长征的歌曲《长征歌》,和大家畅谈革命歌曲的主要形式和五大特点。


03

红歌快闪活动



凌靖波书记和大家一道,在安顺场渡口录制了《我和我的祖国》。


04

“我与代表话初心”



今天由王靖茗老师话初心,她为大家清唱了代表红军和少数民族友谊的红歌《情深谊长》。讲的是红军过大凉山的时候,刘伯承元帅和彝族首领小叶丹,以彝族最古老的仪式:歃血结盟、结为兄弟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 知识点 ★


实际上,“彝海结盟”之所以可以顺利达成,和共产党在此之前细致充分的统战工作是分不开的,这里补充两个细节,从中可窥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工作所投入的真诚和努力,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01

《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和“弱小民族科”的设置


为了顺利通过彝民区域,中共中央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此布告共26句156字,虽然简短,但却有两个特点:政策观点清晰、文字朗朗上口。



《布告》指出了红军的政策,是要尊重民族风俗、实现民族平等、施行民族自治、促进民族解放。


据史料记载,冕宁县革命委员会还专门设立了“弱小民族科”,助推地区少数民族工作的进展。


02

取消“换班坐质”,做好统战工作


事实上,在红军来到冕宁之前,冕宁地下党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发动和组织了一些群众。据《播种之旅——红军长征与少数民族》一书记载:


“红军进入冕宁后,在彝族人士罗洪点都的帮助下,从国民党县政府抄出彝族同胞被迫签署的换班做人质(注:所谓“换班坐质”,是国民党将当地彝族各家支的头人关押在监牢里,以逼迫彝族人民服从他们的统治,世代接替,谓之“换班”)的字据和官私田地粮册等文书,当众烧毁,……解放了仍被关押在监狱里的彝族头人人质,并请他们喝酒谈心,宣传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宣传红军……是帮助彝族人民翻身求解放的,此举赢得了部分头人和彝族人民的信任和拥戴,找到了北入彝区的向导。”


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消除了民族隔阂,同时让少数民族成为红军的重要辅助力量,为“彝海结盟”的迅速达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看成就 ★



从冕宁往安顺渡口的路上,我们有幸抓拍到了著名的“雅西高速公路”,该公路所经之地,地形险峻,地质复杂,气候多变,建设条件极其艰苦、安全营运难度极大,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国内乃至全世界自然环境最恶劣、工程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山区高速公路之一。


★ 红色故事汇 ★


01

艰难的急行军


第二天红四团按时出发,没走出几公里,军团指挥部的通信员骑着一匹大黑马旋风一样地追上来,交给黄开湘和杨成武一张字条。军团长林彪写来的这张条子,让两位年轻的红军指挥员倒吸了一口冷气。


黄、杨:

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速度的行军力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次战斗中突破过去夺取道州和第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承。你们是火线上的英雄,红军中的模范,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此一任务。我们准备祝贺你们的胜利!


这就是说四团必须在一天之内走完一百二十公里的路程,于明天早晨之前到达泸定桥。


如果要完成这一任务,即使按照急行军的速度,也得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奔跑才行。没有时间进行动员,四团立即跑步前进。团政治处的同志跑在最前面,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在跑,敌人也在跑。如果让故人跑在了前面,整个红军就危险了。”官兵们就说:“咱们四团一直是红军的尖刀,这把刀什么时候都不能卷了刃。”


前面又出现一个川军把守的隘口。没有时间观察敌情,组织一个先头营就往上摸。仅仅用了十分钟,先头营摸上去,一个冲锋就把川军冲垮了。顺着山路,四团官兵在这股川军的屁股后面猛追,一直追出去十几公里到一个名叫摩西面的大山前,溃逃的川军和在这里防守的川军会合在一起起码有两个营以上,但是四团犹如开了闸的洪水,根本停不住,没等命令就冲了上去。川军被冲得没了命一样拔腿就跑,跑的时候把小路上的一座桥给破坏了。重新架桥用了四团两个小时的时间。


过了桥的四团继续奔跑,一口气又跑出二十多公里,傍晚七时,部队到达一个紧靠大渡河的小村庄时,杨成武计算了一下,距离泸定桥还有六十公里。仅仅喘了一口气,四团继续奔跑。夜深了,一道闪电划过山谷,暴雨瓢泼而下。


这是一个万分艰难的夜晚,大雨中四周一片漆黑。因为有敌情,不能点火照明;但山路湿滑崎岖。一脚踏空就会跌下深渊。在这样的路上,红军官兵不能缓慢地移动,而是要竭力奔跑。更严重的是,官兵们已经整整一天没有停下来吃口饭了,每个人的体力透支几乎都到了极限,如果一旦倒下就很可能再也起不来了。


这时候红军各连队党支部的同志被分散到战士们中间,所有的党团员都配上帮助对象,他们用绳子把体力不支的战士绑在自己的身上,用最后一点体力拉着他们,显示出与每一个战士同生共死的决心。他们在黑暗的大雨中,把身上背着的米拿出来,让战士仰起脸喝一口雨水,然后边跑边嚼湿漉漉的生大米。(待续)节选自王树增《长征》第十三章《喜极之泪》)


活动预告:8月4日,实践小分队将参观飞夺泸定桥旧址。




活动联系人:李峰老师 13751821565

鸣 谢 单 位:广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和宇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END -


往期回顾 | 点击可跳转原文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来源 “长征路上话初心”活动小分队

文字 | 林庆

图片 | 尹忠琼 潘锡荣 陈小花 巫芷菁

视频 | 潘锡荣 郭宇在 莫子俊

审核 | 韩柏光

执行编辑 宋紫茵

责任编辑 | 尹忠琼


觉得不错,请点击在看↓↓↓

喜欢这篇文章,就把它分享给朋友吧!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